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作者:孙芳    发布时间:2010/12/28  访问量:37
字体:[] [] []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评论之二
(来源:教育信息报)
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在“十二五”时期即到2015年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同时,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是一个要求很高、难度很大的目标。但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我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不仅要在发展观念上深刻认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意义,更要在政策制订和执行过程中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使教育适度超前发展。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必须贯彻落实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我省素有耕读传家、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认真落实科教兴省战略和建设教育强省的决策部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然而,对照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还面临不少困难,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办学条件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仍比较薄弱,职业教育吸引力还不够强,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亟待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还不完善;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学校发展活力有待增强,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局面有待完善;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够强,教育投入还不能完全满足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
    优先发展教育,首先体现在财政预算中优先安排教育投入。我省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具有良好的财政实力,有条件有能力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夯实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教育投入是支撑我省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首先要千方百计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同时积极引导和支持民间资金和其他社会资源投入教育、兴办教育,确保教育经费依法实现“三个增长”;确保全省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超过中央核定的比例,到2012年达到21%以上;确保全省各级财政教育经费支出比例高于现有水平,力争逐步提高;确保全社会教育投入增长比例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比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教育投入并不直接增加GDP(国民生产总值),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不立竿见影,一些地方由于认识不到位或者出于政绩的考虑,在经济建设项目上投入是大手笔,在教育投入上往往显得小家子气。针对这种现象,必须完善政绩考核机制,增加教育发展在政绩考核中的权重,使教育投入成为政绩考核中的硬指标。
    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要求对教育进行超前部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真正实现教育优先发展。具体来说,要推动学前教育上等级,加大财政保障和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努力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造成的“入园贵”等问题。要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合理配置城乡、区域和学校办学资源,缩小发展差距,有效减少各类择校现象。要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强化特色,创新模式,多元发展,提高质量,形成“区域发展多样化、学校办学特色化、学生成长个性化”的良好局面。要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提高专业布局规划水平,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竞争力,加强重点高校建设,鼓励创办创业型大学,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学术发展紧密结合。要进一步加大学科、专业布局调整和建设力度,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施本科高校重点一级学科建设工程和高职院校优势与特色专业建设工程,以已有的重中之重学科、人文社科基地为主要依托,建设一批一级重点学科和交叉新兴学科,争取打造若干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和一批高水平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一批高职高专优势专业或专业群和一批服务区域新兴产业的特色专业,推动高校加快提升办学水平和整体实力。要构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多形式发展继续教育,积极推进公共平台和网络建设,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

查看学院首頁 查看分院首頁
Copyright (C) 2001-2010 ZheJiang Economic & Trade Polytech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