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任务
 作者:孙芳    发布时间:2010/12/28  访问量:58
字体:[] [] []

 

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任务

——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评论之三

(来源:教育信息报)

          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为根本标准,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教育发展观,把提高质量摆在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突出的位置。

    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有质量的教育才是科学发展的教育,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只有一流的教育质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一流人才,才能落实科教兴省战略和建设教育强省的决策部署。对于教育事业来说,既要有量的扩张,更要有质的保证。当前,我省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迈向大众化、职业教育不断发展,“有书读”的问题已初步解决,而“读好书”成为老百姓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无论是省计还是民生,提高质量都是现阶段教育战线最为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切实把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来。

    提高教育质量,主线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是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长期以来,素质教育之所以始终徘徊不前,是因为还没能完全改变落后的教育观,还没能有效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的能力不强,创新性、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在即将进入“十二五”发展的新征程之际,要解决久治不愈的教育顽疾,就需要我们加快对人才观、育人模式、评价制度、用工制度等的深入研究,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紧密结合,坚持能力为重和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社会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和身心健康教育,广泛开展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完善评价学校素质教育的指标体系和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从机制、文化、环境等方面着力创造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良好教育氛围。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提高质量,教师是关键。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和根本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离人民群众的要求、离学生的需求、离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还要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要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要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同时,在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上,要全面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加大名师名校长培养力度,造就一批能引领教育科学发展的教育教学专家乃至教育家;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上,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心态教育,教育和引导教师关爱学生、自觉抵制有偿家教,真正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在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上,要严格教师准入,建立健全教师转岗、退出机制,鼓励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优秀技术人才担任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完善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办法,推进分类指导和分类管理,增强教师队伍活力;在提高教师待遇上,要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认真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切实关心教师身心健康,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

    提高教育质量,还必须加快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用什么样的标准衡量教育质量,是关乎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全方位去推进,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并完善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当前,以分数为标准的质量观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心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方式,引导教师研究教学、研究课堂、研究学生;要建立健全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制定和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的基本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逐步形成质量监测的长效机制;要以现代教育技术支撑教育教学,加强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优质教学平台和资源开发,提高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查看学院首頁 查看分院首頁
Copyright (C) 2001-2010 ZheJiang Economic & Trade Polytechnic